|
概述
在軟件構建過程中,我們需要為某些對象建立一種“通知依賴關系” ——一個對象(目標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所有的依賴對象(觀察者對象)都將得到通知。如果這樣的依賴關系過于緊密,將使軟件不能很好地抵御變化。使用面向對象技術,可以將這種依賴關系弱化,并形成一種穩定的依賴關系。從而實現軟件體系結構的松耦合。
意圖
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系,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 所有依賴于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動更新。[GOF 《設計模式》]
結構圖
圖1 Observer模式結構圖
生活中的例子
觀察者定義了對象間一對多的關系,當一個對象的狀態變化時,所有依賴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并且自動地更新。拍賣演示了這種模式。每個投標人都有一個標有數字的牌子用于出價。拍賣師開始拍賣時,他觀察是否有牌子舉起出價。每次接受一個新的出價都改變了拍賣的當前價格,并且廣播給所有的投標人進行新的出價。
圖2 使用拍賣例子的觀察者模式
Observer模式解說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Observer模式。監控某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變化,可以有多種方式,通知的對象可以是投資者,或者是發送到移動設備,還有電子郵件等。一開始我們先不考慮Observer模式,通過一步步地重構,最終重構為Observer模式。現在有這樣兩個類:Microsoft和Investor,如下圖所示:
圖3 UML靜態圖示例
它們的實現如下:
public class Microsoft
{
private Investor _investor;
private String _symbol;
private double _price;
public void Update()
{
_investor.SendData(this);
}
public Investor Investor
{
get { return _investor; }
set { _investor = value; }
}
public String Symbol
{
get { return _symbol; }
set { _symbol = value; }
}
public double Price
{
get { return _price; }
set { _price = value; }
}
}
public class Investor
{
private string _name;
public Investor(string name)
{
this._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ndData(Microsoft ms)
{
Console.WriteLine("Notified {0} of {1}'s " + "change to {2:C}", _name,
ms.Symbol,ms.Price);
}
}
NET技術:.NET設計模式: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