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是工作流
我給工作流下了這樣的定義,工作流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定的結果。
其實,在OA系統中,審批流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工作流之一。
另外,簡單了說,其實我們所畫的流程圖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工作流,工作流最大的特點就是圖形化。工作流是按照順序驅動或者事件驅動去觸發下一步操作,從而最終得到一個結果。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他理解為一個過程化的職責鏈。
2. 工作流的類型
工作流大致分為兩類,順序工作流和事件驅動工作流。
順序工作流是我們很常見的工作流,這個工作流是由我們事先規定好的順序一步步地走下去,他們執行的步驟是不可以改變的。
事件驅動工作流,我們也稱之為有限狀態機,他狀態的變更是猶由于特定的事件而觸發的。
舉例如下:
順序工作流:審批流其實就是典型的順序工作流,一個審批對象一步步地層層審批,拿一次面試過程來說,首先人事部簡歷篩選,然后是技術經理面試,然后是總經理面試,這都是按照流程來的。
事件驅動工作流:想想我們的軟件工程流程,是不是這樣的:
3. 第一個實例:Hello world
學任何程序,第一個例子往往都是Hello world,這次也不例外。
讓我們先來構建一個簡單的WF小程序。
我所使用的環境是Visual Studio 2008 + .NET Framework 3.5 sp1來搭建項目:
首先讓我們來熟悉環境:
打開VS2008,選擇新建——> 項目:
然后選擇Workflow——>順序工作流控制臺應用程序。然后點擊確定就進入了我們的WF項目中。
在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Program.cs和Workflow1.cs。Workflow1我不多說,這個當然是我們的工作流程序。
那來看一下Program.cs:
4. 宿主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他需要在一個宿主的環境下才能運行。
這個宿主可以是控制臺應用程序,Winform程序,也可以是ASP.NET程序。
WF的運行是通過工作流的運行時引擎來實現的。實際上,工作流運行時引擎和宿主的應用程序在同一進程中。
5. 繼續Hello world
在工具箱中,拖出一個Code控件。
然后為codeActivity1起一個有意義的Name為codeActivityHello。
然后去實現ExcuteCode事件,實現這個事件,運行庫將自動調用這個方法。
實現如下:
private void codeActivityHello_ExecuteCode(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
好了,讓我們運行這段程序:
6. 深入解析宿主文件
讓我們進一步地去解析宿主文件Program.cs: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ing(WorkflowRuntime workflowRuntime = new WorkflowRuntime())
{
AutoResetEvent waitHandle = new AutoResetEvent(false);
workflowRuntime.WorkflowCompleted += delegate(object sender, WorkflowCompletedEventArgs e) {waitHandle.Set();};
workflowRuntime.WorkflowTerminated += delegate(object sender, WorkflowTerminatedEventArgs e)
{
Console.WriteLine(e.Exception.Message);
waitHandle.Set();
};
WorkflowInstance instance = workflowRuntime.CreateWorkflow(typeof(WorkflowConsoleApplication3.Workflow1));
instance.Start();
waitHandle.WaitOne();
}
}
WorkflowRuntime:為工作流執行引擎提供了可執行環境。
接下來,workflowRuntime.WorkflowCompleted事件和workflowRuntimeTerminated分別指定了工作流執行結束和執行終止時所調用的匿名方法。
接下來創造一個相應的工作流的實例,然后讓這個實例開始執行。
而后去調用AutoResetEvent的實例waitHandle.WaitOne()作用在于阻止當前線程的執行,從而讓該工作流進行結束后,即WorkflowRuntime.WorkflowComplete事件技術后,我們再可以在這條語句后來調用執行其他的語句。
沒什么好說的了,接下來去創建一個工作流的實例,然后開始執行。
7. 讓程序更有趣一些
分析過宿主文件之后,那我們開始讓程序更有趣一些。
而手腳就讓我們從那兩個匿名方法開始。
首先修改workflow1.cs 的 后臺代碼:
public sealed partial class Workflow1 : SequentialWorkflowActivity
{
public Workflow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ublic string Message
{
get { return message; }
}
private void codeActivityHello_ExecuteCode(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is.message = "Hello world";
}
}
當工作流執行的時候,他就給Workflow1類所實例化的對象中的Message屬性賦值為Hello world。我們需要做的是將這個Message獲取出來。
先讓我們來看看本質,其實,在工作流的對象中,所有的屬性都是以鍵值對的形式存儲在哈希表中,因此,我們可以通過WorkflowCompleteEventArgs參數將對應的屬性得到,代碼如下:
string message = String.Empty;
workflowRuntime.WorkflowCompleted += delegate(object sender, WorkflowCompletedEventArgs e) {
message = e.OutputParameters["Message"].ToString();
waitHandle.Set();
};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打印出message了。
WorkflowInstance instance = workflowRuntime.CreateWorkflow(typeof(WorkflowConsoleApplication3.Workflow1));
instance.Start();
waitHandle.WaitOne();
Console.WriteLine(message);
8. 進一步改造程序
既然我們可以獲得參數,當然也可以向工作流中傳入參數。
讓我們先來改造一下workflow1.cs的后臺代碼文件:
public sealed partial class Workflow1 : SequentialWorkflowActivity
{
public Workflow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ublic string Message
{
get { return message; }
}
private string input;
public string Input
{
set { input = value; }
}
private void codeActivityHello_ExecuteCode(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is.message = "Hello " + input;
}
}
向工作流中傳入參數其實很簡單,讓我們來注意一下這個方法:
WorkflowInstance instance = workflowRuntime.CreateWorkflow(typeof(WorkflowConsoleApplication3.Workflow1));
這個方法通過傳入一個類型來實例化一個對應的工作流實例,當然,我們就是運用這個方法的重載方法去傳入對應的實例:
Console.WriteLine("Please input your name:");
string input = Console.ReadLine();
Dictionary<string, object> dic = new Dictionary<string, object>();
dic.Add("Input", input);
WorkflowInstance instance = workflowRuntime.CreateWorkflow(typeof(WorkflowConsoleApplication3.Workflow1),dic);
instance.Start();
waitHandle.WaitOne();
Console.WriteLine(message);
看看效果:
9. 總結
以上是工作流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敬請關注下文。
NET技術:一步一步學WF系列(一)&mdash;&mdash;Hello world開始,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