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原文: Client-Side Templating
在瀏覽器中使用模板是一個日漸熱門的趨勢。將服務端的邏輯應用到客戶端上,還有越來越多的類MVC模式(模型-視圖-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的使用都使得在瀏覽器中“模板”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過去,“模板”從來都是服務端的事情,但事實上在客戶端開發中,模板的作用是非常強大又具有表現力的。
為什么要使用模板?
大體上來說,借助模板是一種能很好地將視圖(views)中標記和邏輯分開的方法,還能將代碼的重用性和可維護性最大化。如果使用的是語法與最終所得結果很相近的語言(比如HTML),你就能又快又好地把任務完成了。雖然模板可以用來輸出任何形式的文本,但由于我們想要討論的客戶端開發是有關于HTML的,所以在這篇文章里,我們還是以HTML作為例子。
現在的動態應用中,客戶端常常需要頻繁地刷新界面。這個效果可以通過服務端將HTML片段插入到客戶端的文檔中。這樣做的話,服務器要能支持傳送HTML的片段(與之相對:傳送完整的頁面)。還有就是,作為一個要處理這些標記片段的客戶端的開發者,你應該會想能完全控制你的模板。而模板引擎(Smarty)、流量(Velocity)還有ASP這些服務器端的內容你都不用了解,也不用管那些“面條式代碼”(spaghetti code):例如在HTML文檔里是不是出現的臭名昭著的<?或者<%。
那么現在來看看客戶端模板吧。
第一印象
對初學者而言,理解“模板”的含義很重要,foldoc(免費在線計算機詞典)中的解釋是:模板是一種文檔,不過文檔中有形參,再通過模板處理系統的特定語法用實參代替形參。
讓我們來看看最基本的模板長什么樣子:
<h1>{{title}}</h1> <ul> {{#names}} <li>{{name}}</li> {{/names}} </ul>
it知識庫:模板,從服務端到客戶端,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