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信息架構的角度來觀察用戶體驗,那么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頁面里更多的呈現用戶需要的信息”。對于SNS,還多出了一個問題是:“如何增加用戶間的交互”。作為一次實踐,這篇blog拿出開心網和Facebook這兩個流行的網站來對比一下它們設計上的優劣。
內容框抬頭
顯然的兩處失敗設計,1處顯示了大量用戶自身的信息,這是一個基本的錯誤:不要把頁面浪費在顯示用戶已經知道的信息上。2處作為一個消息提示區,開心網卻把它分出了6個類型,占據了545px*70px。兩處沒有意義的設計直接導致用戶在瀏覽內容前需要滾動半個屏幕,就如同一篇文章,題目先占了半頁。
更為杯具的是留言板,開心網會顯示幾乎所有的留言,在我的主頁里,占據近500px*4000px!我從來沒有把滾動條滾到最后看過一次!
Facebook毫不拖泥帶水,只用了192px*100px就完成了所有功能。用戶一眼就知道可以在View My Profile的二級頁面中查看和修改自己的信息。
內容框
開心:
個人很喜歡開心網的按人合并的設計,對比Facebook,如果你的好友中有一個話癆就杯具了。
當然,這個是在Most Recent里的結果,Facebook也針對這個問題使用Top News做了一些改進。而我仍然很懷疑它的排序算法,擔心會漏掉什么有趣的Feed。
Facebok直接把Input放在Feed的下面,少了一次點擊就能直接寫評論了。
右側欄
開心右側欄里,無論是最近來訪還是我的好友,都是開心網內容匱乏的一個側影。把轉帖和最近來訪聯動是一個好的設計,增加了交流,但是也用不著使用12個人來占頁面,3~6人足以。我的好友兼附顯示在線好友的功能,而同樣的功能,Facebook只用了175px*60px就完成了。去掉這些無用的東西,即便是放一些廣告也好。
Facebook右側欄里的Suggestions,開心里也出現過一段時間。
轉帖
我單獨把轉帖拿出來作為一節,因為我特別推崇開心網的這個應用,它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詮釋了SNS的核心——交流。靈光一現的在轉帖后面加上了投票后,轉帖瘋狂流行,再最近一次網友投票中,已經超過偷菜,成為了開心網第一應用。它解決的,正是病毒式傳播里最為頭疼的“如何讓沉默的大多數說話”。
我做過的一次研究,一個火爆的帖子,能在1小時之內產生43萬點擊,8萬互動。無論傳播速度還是互動率,這是除了微博以外,其他任何形式的傳播方式所無法企及的。
相對而言,Facebook的Share更加傾向于個人信息的朋友間交流。在傳播這塊就遠遠不及開心轉帖了。
內容!!
開心所有的這些杯具的設計,最后的根源還是在于內容匱乏。開心上原創(寫日志、傳照片、分享站外內容)的比率遠遠低于Facebook和人人。當然,這和文化差異,以及開心用戶本身所在的職場有很大關系,但是開心仍然能夠做更多的事情讓用戶主動原創。唯有寫完一篇日志,得到朋友們的反饋的那種滿足感才能夠成為用戶黏性。而Web Game,可以作為初期拉人氣的手段和核心應用之一,但絕對不能成為最核心的應用。偷菜是一個巔峰,巔峰之后意味著開始走下坡路,最近的開心餐廳人氣已經遠遠不及偷菜,而且Web Game本身很容易被抄襲,QQ農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SNS只是一個傳播的平臺,不能提供內容,但可以鼓勵用戶產生內容,轉帖大賽是一個好的嘗試,這樣的嘗試應該更多。
結語
哪些是用戶想看到的信息,哪些是用戶不想看到的信息,哪些又是我們希望用戶看到的信息(廣告),我們如何傳播信息,用戶如何傳播信息。這些問題就是應該在信息架構層次所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應該是在產品設計之初便考慮到的問題。
無疑,Facebook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it知識庫:在信息架構層次對比開心網和Facebook的設計,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