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員成長階段面臨的工作就是編程而且是大量編程。這和以往自娛自樂式的編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時候的編程是職業的,是和薪水以及被用戶認可的軟件聯系在一起的。編程少了則無法深入體會到各種快樂和煩惱。
程序是程序員創造出來的產品。當然程序越多,說明程序員生產能力越強。據統計,一到三年之間,程序員一般可能要編寫5萬到20萬行代碼(包括編寫后刪除了的)。很多程序員都不太清楚自己從業后到底編寫了多少行代碼,如果真的有心統計一下,自己絕對會被嚇一跳。從代碼行數來說明程序的工作量還只是機械的統計方法,很多程序代碼很少,但是花的時間卻是很多,含金量很高。
程序員馬不停蹄、加班加點編制了大量的程序,他們快樂嗎?如果沒有快樂,難道他們真的只是為了薪水這樣不快樂的工作嗎?如果有快樂,他們難道真的以樂為苦,故意喊著工作勞累以博取別人的同情嗎?
以我幾十年編程經歷來看,編程是快樂和苦惱相互交織的一種工作,而且是一種挑戰性的、超越自己的工作。對于我來說,其快樂要遠大于苦惱,否則,我早就棄它而去了。
編程會給程序員帶來快樂。這種快樂有時只能是意會的,是無法用言語、文字表達的。那么編程會給程序員帶來什么樣的快樂呢?
1、成就感
我問過很多程序員同樣的話題,“編程的最大快樂是什么?”首選的回答幾乎都是“成就感”。成就感意味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做了一件非常有用的事,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做了一件別人做不了的事。程序編多了,無論是編程的結果還是編程的過程,都會產生這種感覺。盡管有的軟件項目是拆分給好幾個程序員,但是,就其工作性質而言還是個人勞動的范疇。程序員很大一部分都是個人勞動。一段代碼、一個函數、一個模塊、一個軟件都是程序員自我實現的過程。每當程序員完成這個過程后,都感到如釋重負,有一種“我終于成功了”的感覺。
2、被認同感
程序員原來對程序的無知、恐懼心理,通過大量的編程逐漸地克服了。程序員的自信心也逐步強大起來,而周圍的同事往往比他自己先一步看到這種的進步,從而率先對他進行認同。尤其是原來自己初來乍到,水平、能力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內心也很著急,但是同事并不當回事,對自己不溫不火的。隨著工作的開展,自己的能力逐漸顯示,同事也開始轉變對自己看法,從各個方面或明或暗地表現了對自己的認同,這種認同往往會讓程序員內心涌出一種滿足感。尤其當程序員的上級甚至老板表揚自己工作成果的時候,這種被認同的感覺讓人有一種飛上天的感覺。甚至用戶對自己的認可都會讓程序員倍感高興。
3、團隊氛圍
程序員在成長中,一定會和其他程序員以及項目經理打交道。每個程序員和每個項目經理由于個性、能力、經歷的不同與之交往的方式和結果都會不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程序員在這種不斷的交往過程之中,增加了團隊的意識,增加了軟件中團隊凝聚力。程序員在團隊中一方面能夠獲得團隊成員的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作為團隊一分子,也在為團隊整體作出貢獻。每當一個項目在千辛萬苦之后完工的時候,那種團隊集體相擁的開心是難以言表的,有的男女甚至因此而結緣。也有個別程序員不能處理好和其他同事的關系,那工作起來就會感到很別扭。
4、技能熟練
在編程初期,程序員編起程序起來可以用“一步一個跟頭”來形容,編程速度慢的不可想象。隨著編程大量積累,程序員逐步找到編程工作流程和竅門,編程速度大大加快。到后來他們幾乎到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境界。原來要好幾天要才能編好的程序,現在只要分分鐘就擺平了。有時這種熟練程度連自己都會不敢相信的。
5、學生變老師
程序員開始的時候絕對是一個學生,干著干著學生變成了老師了,而后面進來的則當起了學生。當學生們問起自己曾經問過上一任老師的問題的時候,那種老師的優越感不由你不產生,不由你不認真去解答。有的甚至有主動教學的沖動。
6、擴大朋友圈
編程多了,自然項目就多了,項目多了,接觸的人也多了,接觸人多了,就會讓程序員交友的機會多了,程序員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和程序員同行、軟件設計師、項目經理、上級主管、公司老板、用戶、合作伙伴甚至是網友都會有所接觸,許多程序員因工作需要經常在用戶單位進行開發和維護和用戶打交道機會很多,因此,會結交上用戶朋友。在IT人員稀缺年代,有些用戶對看中的程序員,常常會挖墻角,項目驗收后,程序員由乙方變成了甲方。
當然編程也會帶來煩惱,而且這個煩惱因人而異各不相同。
1、遇到問題
程序員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遇到問題。編程遇到的問題可以說千奇百怪,因人而異。常見的問題就是不會編,編不好,調不通、運行錯、查不出錯、效率慢等。尤其遇到那些無從下手,查不出問題,同時又找不到懂的人來問的時候,最為心急和苦惱。這些問題困擾越深,解決后就越興奮。
2、加班勞累
加班是很勞累的事,尤其是那種連續加班更是如此。許多時候,我們都以不愉快的心情在加著班,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從最終結果來看,都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程序員真的要勞逸結合,累的時候,休息一下,保持自己的頭腦的清醒,這樣才能編出好的程序來。
3、 編程厭倦感
編程如同開車,開始時候感到新鮮,有沖動、有癮,有一種如癡如狂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后,累了、疲了,竟會有一種不想開的感覺。編程多了也是如此,有一段時間你見到程序就有一種想吐的感覺。那真的是編多了。程序員到了這個階段,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這種厭倦感加上其他周圍發生的事,會產生一種合力,讓你有一種強烈地要求離開這個職業的意識。
4、 技術水平提高不快
雖然程序編的很多,編程速度也很快,但是,很多人在時間的壓力下,往往只關心能否編出來,而沒有時間關心編的好不好。復制粘貼、復制粘貼,你都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品味程序的好壞,去思索程序的優劣。很多程序員盡管編了好幾年的程序,你要去問問他,編過什么讓自己或是別人叫好的程序,他一定是不會給出直接肯定的回答。時間有序地增長,而程序員技術水平卻不見得在提高。能提高技術水平的程序員一定是有心要提高,那些把編程序純粹當作混飯吃的程序員,100個中有100個是沒有水平的。
5、 收入和勞動不成正比
每一個善良的勞動者都希望自己的勞動和收入成一種正比的關系,但是這個世道,只是保留了這個希望,無法實現這個希望。現實中,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很難成正比的。這種情況在程序員工作的初期特別常見。因此,很多程序員都心生怨言。也有少數水平高的程序員拿著相對高的工資,但是,我想這些程序員過去也是當過幾年“媳婦”的,否則,他們也熬不成這個“婆婆”。
面對金錢,我只能說一句話,抓緊時間把自己的能力提高,擴大自己就業機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金子總會閃光的。我知道任何企業都不會拒絕能為他們創造財富的員工的,但是,國有企業除外。
6、 跟不上新技術發展步伐
從職業的生涯的角度來看,程序員最擔心是自己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程序員這個職業特點就是技術更新快,無論是編程環境(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還是程序設計語言都在不斷地升級和更新。一些環境和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就淡出人們的視野了,一些不為人知名詞和概念不時閃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而新的東西往往代表著未來,所以,程序員擔心著自己掌握不了新技術,擔心自己的未來。而且這種擔心貫穿于整個程序員始終。程序員程序編多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新的技術,不去了解新的技術,只能用原有語言進行編程,如此形成一個非良性循環。每循環一次,程序員心都要重重地跳一次。有的因此擔心而離開了程序員這個職業。
其實,大量編程會給程序員帶來大量的快樂和大量的苦惱。我們很難去窮盡這些快樂和苦惱的。這個不是你自己愿不愿意的事,而是工作要求。任何一個程序員從入門到成長都必須經歷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將會為今后的成熟階段和優秀階段打一個重要的職業基礎。我們面對編程要懷有一顆快樂的心態,無論多么煩惱,我們都要坦然面對。這樣我們才能真實享受編程中種種的快樂。否則,當煩惱超過快樂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快樂將會化為烏有,我們所有以前的積累的價值將回歸于零。
it知識庫:大量編程帶來的快樂和煩惱,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