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視點周筠老師多次叮囑我寫點關于個人成長的心得,頗感壓力。回首在IT這個行業也差不多有10年了,沒做成什么驚人的事業,也沒怎么賺到大把的鈔票,如果冒充什么成功導師大談人生感悟豈不是會被讀者朋友笑掉大牙,當然引來板磚也說不定。如果說有可取的,恐怕也就是自己莽撞地混入這個行業,陰差陽錯地一路走過來,有些教訓或許能供朋友們參考一下。所以,硬著頭皮記錄一下過去幾年的流水賬。是為序。
程序員
每當被《程序員》雜志約稿的時候,我都要提醒一下自己:我不是程序員。這是真心話,我沒有做過一天真正意義上的程序員,盡管我非常想做。我不太喜歡程序員自嘲稱自己為IT民工或是碼農什么的,總覺得做這個行業,就要尊重自己的職業才是。我自己并非計算機科班出身,在大學里也沒能積累下足夠多的寫代碼的經驗,畢業求職的時候其實是沒辦法競爭編程開發相關的崗位的,所以只能走差異化競爭路線。
幸運的是,我認識到IT行業中除了開發程序其實還有其他工作崗位可以選擇。所以,我較早地逆向推演出自己能夠做哪些事情,并且結合自己的興趣,在操作系統(Unix)的實踐和網絡(比如TCP/IP)理論方面下了一番苦工夫,加上一些機緣巧合,最后能夠有幸撞入這個行當。在2000年左右,專業歧視還是蠻嚴重的,幾乎絕大多數IT公司的校園招聘都會比較嚴格地限定專業,而像我這樣從八竿子打不著的生物學要跨入IT行業的,基本上很少有人理睬。我想我永遠都會感謝給我機會的那位面試官。
招聘我的公司是個中字頭的國企,有著較為榮耀的歷史,在當時來看,整體上是一家大公司,但具體到每一家分公司,則是不折不扣的小公司,當然也談不上什么好的公司文化。因為畢業之前沒有和公司聯系,所以也沒有到公司實習,畢業后就直接到北京來報到了。行政人員還為是否留下我這個人作了一番斟酌,想來也挺有趣。
我們這幾個畢業生的崗位是系統工程師,說得直接一些,其實也就是做一些Unix下軟件的安裝和實施,需要到各地出差。這對剛走出校園、畢業前甚至沒有出過東三省的我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可以了解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這份工作也磨煉了我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盡管做得還不夠好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氣,暗地里也因此吃過不少虧。
沒有項目的時候,有大量的時間與幾個同事一起學習和實踐。就是在這家公司,我在Unix操作系統之外,開始選擇數據庫作為一個學習方向。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做什么樣的選擇,說老實話,只是看當時招聘數據庫管理員的公司開出的薪水的確都很不錯,就誤打誤撞開始了數年的數據庫技術之路。國內當時出現了一個面向數據庫技術的網絡論壇ITPub.NET,聚集了一大批數據庫技術的愛好者,大家在論壇上分享資料,交流心得,不亦樂乎,也結識了不少朋友。正是互聯網給了我們學習更多知識的可能,否則,只有在具體的應用場景才有可能接觸到這些,而我也走不到今天。
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感覺自己的數據庫有了一點基礎,能力有了提高,就冒著極大的風險跳槽了。說是風險,因為母公司隸屬國企,每個畢業生都簽訂了四年的合同,如果提前離職要對公司進行賠償,合同上寫明總計兩萬五千元,對那時的我來說,這是一筆巨款。當然現在想可能也沒什么。我當時倍感壓力,有點楊白勞遇上黃世仁的感覺。我想現在的畢業生應該很少再面對這種霸王條款了吧。有朋友會說,畢業一年就跳槽,太對不起這家公司了吧?其實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數據庫
很多朋友知道我,是因為我曾經在DBA這個崗位工作過很久。實際上,我走向DBA這個崗位并非一帆風順,甚至稍有一些周折。我新入職的這家公司隸屬于一家更大的國企,公司負責人雄心勃勃,組建了一支不小的數據庫技術團隊,主攻電信行業商業智能市場。遺憾的是,最后在商務上并不理想,而且項目實施也出現了不小的問題。當然,那是在我離開之后的事情了。我在這個團隊只工作了半年左右,并不順利,也不開心。
問題主要是出在我自己身上,和直接主管的溝通總是有問題。遺憾的是,我當時甚至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這是很多職場新人的病,或許也是很多人的通病總喜歡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而無知地認為自己沒有錯。我在這家公司的一個收獲是看到了余世維的一個講座視頻,應該是給某電信企業做的培訓課程吧。雖然現在看來,這套成功學的東西其實沒什么可取之處,但當時給我的感覺還是挺震撼的。因為此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修正自身的一些問題。
從這家公司離開后,在接下來的這家公司的經歷則頗有戲劇性。我作為數據庫管理員入職后沒多久正好趕上非典爆發,第一次享受在家遠程辦公的樂趣。非典過后上班第一天得知,老板居然把公司賣掉了,就這樣,沒做什么事情,拿了幾個月工資,但并沒覺得自己賺到了什么便宜。考慮到并入新公司后發展方向對自己并不有利,所以我不得不考慮再次換一份工作。其實這個時候對我自己來說,已經有些苦惱了,我知道頻繁地更換工作對一個人發展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剛進入這個行業不到兩年的情況下。
我下決心,無論如何下一個工作要做更為長久一些。
很快,我又找到了一家公司。新公司規模不大,但總算也是一家外企,老板是韓國人,有美國留學的背景。能夠進入外企可能是那個時候很多人的一個階段性目標,怎么說呢,至少我在當時還是很羨慕一些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起碼薪水很不錯。誰有那么長遠的眼光不在乎薪水呢?甚至也很少有過來人跟你講關于發展與職業規劃這些事情,基本上是憑著感覺走,只能多觀察、多分析別人的經驗。新公司的同事都很有活力,大家關系相處得也都不錯。公司制度比較靈活,我甚至有時候中午才去上班。當然,公司給出了空間,工作起來也都是挺賣力的。
這家公司有兩個業務方向,一個是給聯通做增值服務,我的工作職責包括在這一部分中;另一個是開發手機上的瀏覽器,這是公司發展的重點,大部分同事也都是做開發的。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瀏覽器太超前了,當時是2004年左右,手機根本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而且,單靠這一款軟件,沒有上下游的產品支撐,盡管有想象力,但最后還是沒有合適的出路。一年多之后,公司啟動了另一個產品在線音樂網站。這也是老板借鑒韓國的互聯網模式做出的決定。很顯然,結局不猜也會知道,同樣是個失敗的項目。每每想起這個項目我甚至有些后悔,錯失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如果當初能夠多承擔一點點責任的話,或許能做得更好。
我是在加入這家公司之初開始更多地關注起互聯網技術,搭建了自己的個人站點,后來嘗試寫起了Blog,通過搗鼓(真的是搗鼓)個人站點,一點點地摸索、學習到了更多的東西。我對Web相關的一些技術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只是時間長了形成了感覺而已。早期Blog技術圈都是一些很純粹的技術愛好者,更多的人只是為了分享和樂趣而寫作。通過這個途徑,我慢慢結識了另外一個技術群體。做我們這個行當的技術人員總會抱怨沒什么前途,沒什么空間,根據我的觀察,社交面太小也是對很多人的一個制約。當你社交面逐漸打開的時候,你接觸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多,所謂的機會,其實是相當多的。
杭州五年
2004年,一位素未謀面、但是在社區內打過不少交道的朋友邀我加入阿里巴巴。剛剛啟動的支付寶數據庫沒有人維護,服務器壓力也不大,這個工作非常吸引我。盡管上一年也有類似的機會,但當時感覺一是自己技術未必能撐起來,二是薪酬似乎也很一般,再者阿里巴巴當時的聲譽并非很好(競爭對手散布了很多妖魔化阿里巴巴的信息)。經歷了這一年,面對邀請,我忽然覺得它可能是個機會,畢竟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啊,萬一錯過了呢?去看看也不會損失什么,而且阿里數據庫團隊已經擁有了好幾位技術社區的牛人,能吸引這么多人才,也說明公司肯定有自己的特點。
杭州一行,接觸下來感覺這幫家伙都太有趣了,我堅定了自己南下的決心。馬云在2004年底發表的2005年將是中國電子商務安全支付年的言論,讓我很受觸動,想想做的事情有可能給互聯網帶來一些改變,那將是讓人多么欣喜的事情,一時間我對杭州的這份新工作充滿憧憬。另外,當時我對浙江的商業氣氛也很感興趣,在那邊工作幾年,學習一下浙江人怎么做生意,然后再回北京,我用這個說辭說服了女朋友,我現在的太太。
到了杭州之后工作就上了快車道。支付寶當時正面臨著一次相當大的業務改造,為了避免對用戶的影響,很多操作都要夜里進行,白天還要支持開發團隊。前三個月的工作強度之大讓我始料未及,但又不能臨陣逃脫,只能硬扛。到了項目發布前夕,連續奮戰幾個通宵,人都熬不住了。
正式發布那天遇到了大麻煩,悲劇來臨,因為之前趕進度而忽視了性能方面的問題,導致發布時性能問題恰恰成了攔路虎。此時整個技術團隊都在后面看著你,真讓人一籌莫展,這種情況下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讓我至今感激的是,團隊里的其他幾位同事在我撐不住的時候頂了上來,直到最后系統上線,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工作中面臨過類似的壓力,那段時間,每天早晨起床后,我告訴自己,堅持過今天就好了就這樣,一點點熬了過來。在以后的幾年,我甚至遇到了更大的壓力,但因為有前面的鋪墊,抗壓能力已經加強了許多,甚至于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一旦進入IT這個行業,早晚都會遇到你職業生涯中的種種看似躍不過去的障礙,我所能給出的建議也無非就是再堅持一下,不知不覺就跨過去了。
這段時間我甚至強化了另外一個習慣閱讀。每當壓力巨大的時候,為了不失眠,需要切換一下思維,臨睡前就強迫自己看一會兒小說,效果還不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練成了快速閱讀的能力,應該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吧。小時候接觸不到太多的可以閱讀的東西,所以有些書籍甚至會讀個幾十遍,最多的一本書恐怕足有上百遍吧。
到了讀大學的時候,有了更大的閱讀空間,我成了同學中到圖書館借書最勤快的人,以至于圖書館管理員都認識我了。當然我還省吃儉用買了更多的書,包括學習一些新技術的時候。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同時會多買幾本書對照著閱讀,就我個人而言,收效還是不錯的。我比較喜歡有閱讀習慣的技術人,當面試的時候,如果一個技術人很長時間都沒有讀過一本書,會讓我降低對他的評估分數,當然,這是我的個人偏見而已。應該說,對于我而言,閱讀是一種樂趣,和有些人喜歡電子游戲是一樣的。
在杭州的前三年,為工作犧牲了自己的不少業余時間(正常的工作時間有時候反而比較空閑,所以,才有可能寫一些文章),因為公司隨時可能有事情,而且有事情就不會是小事情,大多數業務都直接涉及到資金數據,稍有不慎,可能就會釀成大禍。我現在非常懷念和同事們通宵發布的那些日子,的確非常辛苦,但其中也有莫大的樂趣。每當即將拂曉的時候,在崔健的音樂聲中,看著窗外漸漸清晰的景色,總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欣喜,好像我們每個人的前途都光明起來。
公司的業務實在發展得太快,技術要想不拖業務的后腿,也只有跑得更快。強迫自己做更多的事情,這也是那幾年我在技術上有點進步的主要原因。慢慢地,我意識到,要更好地提供后端的數據支撐能力,不理解整體的技術架構是不行的,這是我開始學習Web架構方面知識的起因。翻看我自己站點早期的關于網站架構的文章,其實沒什么技術含量,無非是一些分析各個網站架構的筆記而已。
最開始記錄的時候我只想寫給自己看。有些東西,看過了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不一定能寫出來,寫出來但不一定能說明白,說明白不一定讓別人也明白。我只是從初級階段做起,把看過的東西做個記錄,然后通過讀者的反饋再做一定的梳理,有機會的話嘗試給別人講講,把這當成鍛煉自己的一個途徑。讓我始料不及的是,這類文章受到了很多讀者的關注,讓我倍受鼓舞,于是寫數據庫相關的內容越來越少,寫Web相關技術的文章越來越多。不知不覺,我又完成了一次技術背景的轉換。
2008年上半年,由于自傲和莽撞,我再次犯了一次意識上的錯誤,而被動地導致了一次工作職責上的調整,或者說被放逐了一段時間,臨時成了一個架構師,也變得相對清閑起來。于是我也有機會進行一些面向外部的技術交流,可以說打開了另一個天地。通過這些交流,讓公司一些真正的大牛為業界所知,引進了一些技術人才,側面改善了公司在技術社區的形象,這是讓我很欣慰的一件事兒。當然,這些招搖過市的事情也會引起一些誤解,但是沒有人做事情能面面俱到,不是嗎?
過了一年多,我又被召回數據庫團隊。作為團隊的管理者,在新的崗位上有很多東西需要學,也頗有挑戰,但我也越來越覺得自己想要做的不是這些事情,再過幾年,也無非重復一些以前的事情,將一些業務數據做得更高、支撐能力更強而已。在這個前后,我三十而立了,我結婚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可能不發生一些變化。
我更想看到自己的一些想法變成現實,我喜歡通過努力讓產品盡快地改進,我熱愛互聯網而不喜歡金融的刻板,我喜歡社區,喜歡開源文化,喜歡Twitter不過我討厭終日繁復的會議朋友們,你們中一定有人聽過家豬和野豬的故事,我發現自己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只野豬,再也不能變回家豬了。
支付寶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大公司。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親身經歷了一家公司從初創到發展壯大的過程。作為一個以技術安身立命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到、學習到的東西比什么都重要,我暗自慶幸沒有一味低頭干活,有時候也抬頭看了一下路,這是我真正收獲到的。在阿里巴巴歷經五年多,我深刻感受到阿里巴巴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有獨特的魅力,將來也定然會發展得更好。更令人懷念的是這里有很多優秀的同事,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和他們一起戰斗的日子讓我永生難忘。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五年留在了這里,要感謝的實在太多。
丁香園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已經在丁香園(DXY.com)工作將近半年了,我很享受創業的狀態。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我曾經問過自己,你有足夠的管理經驗嗎?非常遺憾,沒有。不過,我還可以繼續學習,還可以不斷地改進自己,能夠幫助團隊迅速成長,我的頭腦還沒有完全僵化,還能夠堅持下去,所以,我有信心接受一次新的挑戰。
如同當初加入支付寶的理想主義一樣,我想通過丁香園這個項目,在醫療健康領域,能夠幫助一些人,讓這個環境稍微美好一點。做這些事情,不一定會讓自己功成名就,但是有可能讓自己心里更加安寧一點、更加踏實一點。不是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最后都會富有,但如果能夠健康生活,能更加快樂一些,這比什么都重要。
后記
我是不是遺漏了什么?回頭看這篇文章,我發現仍然少寫了很多或許關鍵的內容,也似乎潛意識中將這個過程美化了許多,選擇性地遺忘了許多,所以寫得輕松了許多。在杭州這幾年,因為不適應氣候等諸多因素,每年都有幾次很嚴重的關節疼痛發作,痛不欲生。你看,這只是我這十年付出的代價之一,類似的苦楚還有更多。有時候想,如果我當初不來杭州會怎樣?或者說如果當初不選擇IT會怎樣?過去這十年中,我做過不少次選擇,根本不知道如果做另一種選擇的話,我現在會是什么樣子。大家應該知道電影《黑客帝國》的那一幕,選擇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所面對的世界將截然不同。
有時候被即將畢業的同學問到關于職業或人生方面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不知道每一次選擇會怎樣改變你,因為每一個個體是不相同的,不可能復制別人的道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糟糕的時代,我們都將面對更大的壓力,歷經更多的痛苦,唯有更加頑強一些,在你快絕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這是我經歷十年莽撞IT路后給自己的一點忠告。
it知識庫:馮大輝:十年莽撞IT路,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