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從 Great code is written twice (or more) 這篇文章翻譯而來。
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向敏捷開發。各種敏捷開發技術并不新鮮,大多是在80和90年代發展形成。但只是在最近這些年,程序員和(更重要的是)一些商業顧問、架構師、客戶開始變得喜歡和擁抱敏捷開發。
進化中的需求
現在的一種普遍的認識是,在開始編碼前,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需求都寫完備。這些需求的確定是一個逐漸發展進化的過程。使用短開發周期/springts,我們一步步的開發程序,使用多次迭代的方式完成從客戶方得到的最新需求。這些都是基于一個進化的思想。就像生活中,我們總是通過一步步的改進來達到最好一樣。
進化中的代碼!
可是,這就完事了嗎?如今大部分的程序員都認識到了需求必定是一步步的挖掘出來的。但他們卻忘了自己的工作!?他們仍然認為他們的框架和架構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定型了。同樣,代碼一旦寫成,程序就完成了… 不是嗎?
錯!以我的經驗,所有好的程序都至少要寫兩遍。第一編是你過于倉促,不能很好的理解需求、實現需求。不錯,當看到了某種業務模式,我們知道要提煉出方法,圍繞著它實現業務職責。你最終寫成的代碼是非常好的,但,它不是優秀的。
在我們目前的項目中,幾乎所有的重要功能模塊都從頭重寫過數次。慢慢的但明顯的,代碼變得越來越好。一旦你對某段程序做了第三或第四次增補,或又找到了一個bug,你能感覺到這程序什么地方有異味。你開始躲避觸碰這段程序,你為不需要在處理這段程序而高興。當有了這樣的感覺后我會怎么做?我會刪了這些代碼。
可是… 可是… 這樣你就要完全從頭開始了!?
你又錯了! 當然,IDE里空了,代碼全沒了,也許一些測試程序會存留下來。但你卻對你的代碼應該做什么有了扎實的認識。你也知道以前這段代碼是什么樣的,你知道它以前的內傷和異味在哪里!有了這些認識,你能寫出更好,甚至是非常優秀的代碼!不錯,我們也可以保留這些代碼,使用一些重構措施…但你可能再也找不到這樣好的從頭開始、更好的編寫它的機會了。
再次,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要讓事情變的完美,你需要經過多次的進化迭代。對你的需求是這樣,對你的架構和代碼也是如此。
寫兩遍,就意味著兩倍的時間嗎?
當告訴人們我的觀點是所有的程序都至少寫兩遍時,他們擔心花費兩倍的項目時間。但事實遠非如此。下面是原因:
- 第二次寫代碼只是用去你初次寫代碼的很少一部分的時間。
- 重寫之后,代碼的質量會有明顯的提高,可維護性,可擴展性都有改善,包括編程的速度。
祝你好運,堅持重新改進你的代碼!
it知識庫:好程序需要你寫(至少)兩遍,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