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最近豆瓣很關注iPhone平臺,他們剛剛推出了豆瓣電臺iPhone版本(地址:http://douban.fm/app。我現在就正在使用,感覺不錯,速度也很快,跟本地沒區別,不過貌似歌對我這樣的老年人來說有點太新,跳過一堆歌也沒有找到我愛聽的,或者我聽過的。)。所以,豆瓣邀請了很多人去豆瓣聊聊關于iPhone和iPad開發的問題。
這次去見到了之前沒見過的flycondor,在twitter上面已經認識的@hongqn,在ignite北京活動上認識的阿穩,很久以前認識的阿北@ahbei(其實說起來好久沒見過阿北同學了,居然還記得我的ID,感動)。
在豆瓣我大侃了一通對iPhone開發開發的看法,所以的很high,可惜昨天晚上回來就給老婆做飯,然后晚上還有一堆事情,當天沒時間整理思路寫下來,可惜了。
以下是我剛剛整理出來的我的一些想法:
1、iPhone和Android哪個個平臺更有前途
我更看好iPhone平臺(包括iPhone,iPod Touch,廣義也包括iPad),原因是我認為在移動平臺未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開放和標準。iPhone在硬件上面完全封閉,發行渠道上也很封閉,那么我為什么還看好它呢?
iPhone在硬件層面的封閉保證了產品的系列化,標準化,這是第三方開發者最應該珍視的。回想歷史,摩托羅拉手機在中國的總銷量可能是iPhone的百倍,但是雖然有這么多的用戶,但是沒有產生任何真正廣泛流行的應用。那么是摩托羅拉沒有智能手機平臺么?不是,摩托羅拉是市面上幾乎所有流行智能手機平臺的大玩家。J2ME剛剛出現的時候,我下載的開發包,里面的模擬器就是基于各種款式的摩托羅拉手機的,當時摩托羅拉幾十款流行手機同時都支持了J2ME。Nokia做Symbian的時候,摩托羅拉也是第一批合作廠商。Linux/Android/WinCE等平臺也從來沒有少過摩托羅拉的身影(最近好幾款大火的Android平臺手機就是摩托羅拉出品的)。
在iPhone橫空出世之前,只有Nokia在Symbian上堅守S60、S40等的多產品系列的,標準化系列化的產品設計。回報就是在移動百寶箱的Java區,游戲、應用幾乎都是for Nokia的。這就是市場和統一市場的區別,iPhone的用戶數量,短期內決無可能超過摩托羅拉的用戶數量,但是iPhone用戶數量早已超過摩托羅拉任何一款手機(或者一個相關系列手機)的用戶數量了,這是產生流行應用的必要土壤。
所以,因為產品的系列化、標準化,Nokia曾經有過自己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輝煌。但是整個手機行業太固步自封了,Nokia太固步自封了。自從7650以來,我已經用了很多款Nokia的S60手機了,雖然性能越來越好,外觀越來越酷,但是近10年了,真正的大改進并不多,開發仍舊困難,操作仍然笨拙。話說那天,我在地鐵上看到一個美女用手寫筆去拉動手機右邊的滾動欄,恨不得大喊一聲,“你改悔吧,別浪費生命了,買個iPhone吧!”。這其實就是iPhone出現前,手機行業固步自封的最明顯表現。
我尤其珍視的是軟件層面的開放,對第三方開發者的開發。這點可能也有人不同意,他們認為iPhone平臺軟件層面也很不開放,比如不能后臺運行第三方程序,不能自行發行,不能開發第三方輸入法等等。但是,這些種種的局限,有些我相信可能是階段性的,有些是為了讓發行渠道的利潤更高。總體來說,我認為如果你要開發的應用在iPhone平臺的種種限制下,能夠做出來,那么iPhone平臺就是對你來說,就是目前最好的移動平臺,也是最開放的移動平臺。開放是一個多層面的問題,不是說開源就一定最開放,iPhone平臺目前豐富的應用,豐富的文檔,方便的開發環境,這也是平臺開放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iPhone平臺的渠道優勢也是完全不能忽視的。最近最火的一個相關新聞是,植物大戰僵尸iPhone版本9天賺了100萬美元,這款游戲的PC版本,在中國都早已經是白領中很流行的東西了。這家公司在這款游戲應該也早就掙到了很多錢,但是短短9天的銷售獲得100萬美元,我想他們在很多平臺都很難達到。這就是蘋果公司精心打造的一鍵付費,方便的軟件發行系統的功勞(甚至是他們很多令人不爽的苛刻規則的功勞)。
之前,我對中國到底有多少臺iPhone一直犯嘀咕,這兩天,我問了一個在國內很火的應用的公司里的朋友,他告訴我的數字是他們公司的app目前有100萬左右的免費用戶,有5%左右的付費用戶。這樣我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值,那么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中國的iPhone數量應該是100萬以上。
據說豆瓣剛剛上線的電臺iPhone應用的流量,已經占到了豆瓣電臺總流量的一個相當比例了,而相應的Android版本目前還比較沉寂。我有個朋友做了一個很火的信息網站,年前他們做了一個web的iPhone優化版。于是我就毛遂自薦想幫他們做個官方的app,結果拿了api我還沒動手。朋友告訴我已經出現了一個非官方的app,而且現在iPhone優化的web版和這個第三方app,目前已經達到他們總訪問量的1/4了。
2、那么我是完全不看好Android平臺么?當然也不是。
有人把現在Google領導的Android平臺和Apple領導的iPhone平臺的競爭比作當年PC機和Mac機的大戰,不得不說,我也很喜歡這個比喻,確實有太多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在硬件方面,iPhone和當年的Mac機一樣,是封閉的,沒有兼容機,沒有第三方硬件廠商。從軟件上來看,iPhone平臺是不開源的,Android平臺是開源的。
那么如果以唯開放論的觀點去看未來,Apple應該毫無機會,Google必勝。但,我不這么看。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歷史,PC平臺硬件確實是開放的,但是軟件從來不是完全開放的,CPU也從來不是完全開放的。這個開放系統的偉大勝利,我曾經有篇文章仔細分析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標準,要掙錢除了標準還是標準》。文中的道理簡而言之就是,這個偉大的開發系統的勝利的締造者IBM根本不是受益者,掌握了兩個標準在手的微軟和Intel才是勝利者。而今天我們仔細想來,這個開放平臺開放的恰到好處,正式因為這兩個關鍵標準的不完全開放,才保證了這個平臺雖然很開放,但是一直都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你在Dell的PC寫的程序,可以運行在HP、IBM、甚至聯想的PC,是這個高度標準化保證的。
所以,太多成功學的教材,只顧大談開放,而不去提標準;或者只提標準而不提開放。我認為都是不對的,事實上在現在,一個系統要獲得成功,我認為關鍵是要把握開放和標準之間的平衡,不能因為開放,而忽視了標準,反之亦然。
如今Android的戰略中的每一點,我都很喜歡,但是它在標準化和發行渠道上,跟iPhone確實有巨大的差距。標準化和兼容性方面,最近有個很明顯的例子,一款叫做Leech Killer的Android軟件的作者@an0最近被Android手機間的不兼容性折磨得最終決定放棄這款軟件的開發。他的寫到:
我很傷心的宣布:Leech Killer 已死,有事燒紙。
是太多互不兼容的 Android 手機殺死了它。在如此混亂的世界中,涉及電話功能的工具軟件已經無法由一個人維護。Leech Killer 在許多新款手機上無法正常工作,用戶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有人甚至說,它就是一坨:( 我很抱歉,朋友們,我真的已經努力了,但是我連你們的手機長啥樣都不清楚 ─ 我不可能所有款式的手機都買一個。
安息吧,我的孩子,我會想念你的,你的那些老機器人朋友們也會的。
我一向認為這么多國際大牌廠商參與的,已經有10年左右的智能手機革命,十年不成的原因正是因為缺乏足夠好的標準,所以客戶端兼容性差。而現在Android這個單一平臺,其本身的不兼容性問題已經開始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開發一般應用,也許還好,凡是涉及到硬件的,酷的程序,以及游戲,一般來說都對兼容性有比較高的要求。
比如一個應用他需要一個快捷鍵,而某款手機缺少了一個鍵造成這個快鍵無法按下,等等。比如一個應用需要GPS+重力加速度傳感器,但是有些手機只有GPS,而沒有重力加速度傳感器。更可能的就是一款游戲,你在某個分辨率下把有些做到精益求精以后,突然發現Android平臺的新寵分辨率居然跟你的游戲不匹配,又要做無數的調整。相信這10年來,混跡于移動平臺的第三方開發者都深有體會。
跟兼容性問題一樣嚴重的就是,Android的市場并沒有App Store這么強的渠道能力,這也是目前不可忽視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越來越多元,同時因為多元也越來越美好。我認為iPhone平臺和Android平臺未來很有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分庭抗禮,有各自的核心價值,有各自不同的第三方開發者生態鏈。這不是PC機和Mac大戰的結果,因為那個時代,整個世界也不足夠多元(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今天就不分析這個老深坑了)。
但是Android如果想達到這樣的局面,要在兼容性/標準化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還需要對發行渠道也就是他們的app市場上做出巨大的努力。
就目前為止,我想提出的建議是立足iPhone平臺為主做開發,可以適當的付出一定的精力在Android平臺,或者只是先觀望Android而已。我樂見未來的世界,既是開放的,又是多元的。只有一種選擇的用戶是最可憐的用戶。PC機這個號稱最開放的平臺,后來不也變成了讓用戶只能選擇Windows的,OS層面不足夠開放的平臺么?索性我們有 Linux和Mac,大家才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才帶動了Windows做出很多改進。
it知識庫:談iPhone與Android平臺生態鏈,轉載需保留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